蜂窝织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弥漫性炎症,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1、一般治疗:

休息:患病部位应尽量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加重炎症和肿胀。例如,若下肢患有蜂窝织炎,应尽量减少走动,多卧床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局部处理:对于未形成脓肿的蜂窝织炎,可采用热敷、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紫外线照射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照射剂量和频率。2、药物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蜂窝织炎的关键药物。一般根据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经验性选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在使用抗生素前,最好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根据结果调整使用更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3、手术治疗:

切开引流:当蜂窝织炎形成脓肿时,需要及时切开引流。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切开脓肿部位,排出脓液,然后放置引流条,以保证脓液能够充分引流,促进炎症消退。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换药,防止二次感染。清创术:对于病情严重、组织坏死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条件。清创后同样要做好伤口护理工作。此外,对于病情较重、身体虚弱或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要加强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给予输血、输白蛋白等,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哪些人容易感染蜂窝织炎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当皮肤出现伤口,如割伤、擦伤、烧伤、烫伤、昆虫叮咬等,细菌容易通过破损处侵入皮肤和皮下组织,从而引发蜂窝织炎。某些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足癣等,会导致皮肤的屏障功能破坏,皮肤的完整性受损,使细菌更容易侵入,增加了蜂窝织炎的发生几率。例如,足癣患者足部皮肤常出现水疱、糜烂、脱屑等改变,皮肤屏障功能减弱,若不注意卫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引发足部蜂窝织炎。肥胖人群的皮下脂肪较厚,皮肤褶皱处容易出汗且不易保持干燥,这种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同时,肥胖者的免疫系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异常,对细菌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更容易发生蜂窝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