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的来历可了不得,我们都听过龙生九子的说法,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里提到,龙的九子分别是老大赑屃、老二螭吻/鸱尾、老三蒲牢、老四狴犴、老五饕餮、老六蚣蝮、老七睚眦、老八狻猊、老九椒图。但是也有说法是老大囚牛、老二睚眦、老三嘲风、老四蒲牢、老五狻猊、老六赑屃、老七狴犴、老八负屃、老九螭吻/鸱尾。

龙生九子,各不成龙,别有所好,这老五饕餮好的就是吃,是个正儿八经的吃货。咱们来看看《山海经》里是怎么描述它的: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这样看来,饕餮肯定不是靠外貌取胜的“偶像派”。而且饕餮还是上古四凶之一,是贪婪的象征,其纹饰常被绘在食器上。

在长江下游地区出土的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就有饕餮纹这种纹饰。据《吕氏春秋—先识》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饕餮纹出现最多的是在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上,尤其是在鼎上。饕餮纹这个名称并不是古时就有的,而是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命名的。因为饕餮的形象贪婪凶残,所以古人也用它来形容贪婪凶残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中有这样的记载:“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 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西晋杜预对此作的注释是:“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再后来,由于饕餮纹经常出现在古代的食器、酒器上,饕餮贪吃、贪恋美食的特点得到了强化,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有《老饕赋》说:“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这时的老饕已少了几分凶残,更多了几分贪吃的可爱。时至今日,人们把喜欢美食的人称作饕餮之人,说白了就是吃货,但是已经基本没有贬义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