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卖假货的处罚标准

在中国,卖假货的处罚标准如下:

(一)民事责任方面

1. 售假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退款。如果因假货给消费者造成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的,消费者可要求销售者赔偿损失。

2.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还可能面临惩罚性赔偿。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消费者可要求价款三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行政责任方面

1.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2. 对于一些特殊商品,如食品、药品等,如果售假,处罚更为严厉。

(三)刑事责任方面

1. 如果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2.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数额越大,处罚越重,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二、买假货犯法吗

购买假货分不同情况。如果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到假货,一般不涉及违法犯罪行为。此时购买者是受害者,可以依法要求退货退款、赔偿等。

但如果明知是假货而购买,并且购买的目的是为了转售获利等商业用途,则可能构成违法犯罪行为。比如购买大量假冒名牌商品用于销售,这可能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共犯,因为这种行为侵犯了商标所有者的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所以,购买假货是否犯法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购买者的主观意图、购买用途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

三、买到假货多少钱可以立案

在购买到假货时,立案标准因情况而异。

如果是购买到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就可以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追诉。

如果是购买到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个人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单位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可能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而被立案。不过如果购买者买到的假货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有欺诈等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虽然可能不涉及刑事立案,但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进行民事维权,例如要求商家退货退款、赔偿损失等。

以上是关于关于卖假货的处罚标准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